泗洲堂

大岭头通往西溪和双峰的三岔路口,路旁有泗洲堂。关于泗洲堂,民间有传说:有位职务不太高的神,名叫泗洲,为解除剡中一带旱情,未请示天帝就擅自降雨,结果被流放于荒山野地。乡民们感激他的恩德,多在崎岖山道边为他立庙,祀之以香火,是谓“泗洲堂”。另一个版本这样说:当年洪泽湖畔的古泗洲城被莫名其妙地淹没于水底,许多人葬身鱼腹,成了水鬼。因数量太多,无法以“鬼籍”落户”。阎罗王发慈悲,命浙东一带山乡僻野大建泗洲堂,让那些冤死鬼们各管一段道路、山林,也有口羹饭吃。泗洲堂多建于路边,不像路廊那样横跨路中,也没有堂屋那么华丽,一般仅一间,无门亦无窗,多用山石垒砌,有石凳可供路人歇息,里边供奉雕琢相当粗糙的神像,民

大岭头通往西溪和双峰的三岔路口,路旁有泗洲堂。关于泗洲堂,民间有传说:有位职务不太高的神,名叫泗洲,为解除剡中一带旱情,未请示天帝就擅自降雨,结果被流放于荒山野地。乡民们感激他的恩德,多在崎岖山道边为他立庙,祀之以香火,是谓“泗洲堂”。另一个版本这样说:当年洪泽湖畔的古泗洲城被莫名其妙地淹没于水底,许多人葬身鱼腹,成了水鬼。因数量太多,无法以“鬼籍”落户”。阎罗王发慈悲,命浙东一带山乡僻野大建泗洲堂,让那些冤死鬼们各管一段道路、山林,也有口羹饭吃。泗洲堂多建于路边,不像路廊那样横跨路中,也没有堂屋那么华丽,一般仅一间,无门亦无窗,多用山石垒砌,有石凳可供路人歇息,里边供奉雕琢相当粗糙的神像,民间称之为“泗洲菩萨”。泗洲堂上山后是很长的一段机耕路,但视野很好,路在山上,山在脚下,重峦叠嶂,一览无余。到岗头后是上辽岗至城松线的公路,到岗下水库旁(不到城松线路口)有古道通往中央山。古道与城松线平行,人在古道走,车在公路响,感觉特别幽静,似在尘世之外。